开栏语
溧阳2018的这一页已经翻了过去,这年,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!尤其在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方面,施工产值、税收增速双双超过20%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建筑业取得如此成绩,得益于市委、市政府超前谋划、科学决策,实施出台《关于实施溧阳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三年行动计划》,顶层设计释放出活力因子;同时,也得益于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市住建委创新举措谋发展、规范行业竞争、优化市场环境、加强行业自律、细化各项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鼎力助推;更离不开全市广大建筑企业在完成高增长基础上,去年自我负重加压、勇拓内外市场,以一流服务和质量实现自我超越的责任担当。
从本期开始,市住建委联合市新闻信息中心,在本报开设“2018重点建筑业企业巡礼”栏目,对重点建筑业企业近年来的精彩发展历程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报道。
2018年实现施工产值104.68亿元,为全市之最,纳税方面也走在全市数千家企业的前列……数字说明最简单有力,118彩图免费印刷区施工产值多年雄居溧阳市建筑业之首,是溧阳建筑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。
不仅如此,龙海建设位列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172位,江苏省百强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8位;一批优质工程获“鲁班奖”“市政金杯奖”及“白玉兰杯”“扬子杯”“金奖海河杯”“中州杯”“钢结构金钢奖”和“军队一等奖”各类奖项;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,其他专业一级资质8个,具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;连年被评为“全国优秀施工企业”,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、优秀企业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,“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”“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建筑业企业”“上海市建筑业诚信企业”“天津市优秀诚信企业”“AAA级资信企业”等。
这些成绩属于全体龙海人,也是对龙海建设董事长张龙海科学、规范、高效治理企业的最好诠释!
胸中有格局、肩上有担当、眼里更有建安人的诗和远方!近日通过半天时间采访,董事长张龙海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自1984年进入建安系统,一系列岗位锻炼之后位居市建工局副局长,在几乎涉足了建筑业各领域之后张龙海深知,做大全市建筑产业才是自己的目标。而当时正好有个机会放在他面前,2002年企业改制的时候,很多人选择回到体制内,但是张龙海选择了离开体制,自己做企业。他接手当时的龙海建设前身溧阳市建工集团时,集团总产值还不到8000万元,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,是他急需考虑的事。
进入新世纪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对建筑企业提出以总承包、鲁班奖、特级资质为主要指标的“总鲁特”行业发展目标,十多年来,总承包一级有了,鲁班奖也有了,但我市2012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“中国建筑之乡”后,全市没有一家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始终是全行业的一个痛点。
业内人都知道,特级资质是国家对建筑企业的最高认定标准,获得这一认可的建筑企业,在国内外市场中承接大型建设工程业务中“畅行无阻”!
凡事都讲两面性,要获得这一认可,必须对企业经营、构架、科研、财务、创新等各方面进行“全面升级”,而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正所谓欲戴皇冠、必承其重。
正当全行业还在沉默中,规模排在全市前列的龙海集团打响冲刺“特级资质”的发令枪。
“2011年,溧阳已经是江苏省建筑强市了,2012年,溧阳晋级‘中国建筑之乡’,全市那么多建筑企业,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都没有,这叫什么建筑强市?”据业内人士回忆,张龙海当时的一番讲话在行业内振聋发聩,一语直中行业痛点。
龙海建设敢于成为溧阳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,张龙海如此豪气之外更有着厚实的底气。早在2008年,张龙海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,成功创成总承包。那个时候,总承包评起来也十分困难,从资金,到设计团队,再到专业人才的储备都有严格的要求,只要有一条达不到要求就评不上。
从2013年开始,在市住建委倾力相助下,经过仔细分析、研究,龙海建设对照特级资质四大类、八十多项标准要求,排出几大难点:银行授信、甲级设计院、创新科研。特级资质企业要求单个银行年授信达50亿元流量,龙海上下一心,逐步将下属41个分公司账户统一到建设银行来;鉴于自身设计力量的不足,龙海着重加强这方面人才和力量集聚,冲刺甲级设计院;科研和创新不够,龙海借力国内名牌大学,与重庆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系开展产学研对接,建设国家级建设研发机构……
有志者、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、天不负,卧薪偿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!
经过三年多努力,2017年2月,龙海建设成功获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,成为常州首家特级建筑企业,实现了溧阳乃至常州市建筑企业特级资质“零”的突破。
这几年,伴随着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,一心向着远方的龙海建设没有止步。一次在住建委组织的同济大学学习期间,张龙海亲眼目睹了一项被称为BIM(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)的技术,从一张图片开始,立足资源、行为、交付三个基本维度,直至将整个过程交付到客户手中,以数字化方式实现。
龙海建设敏锐地感受到,BIM技术的引入,将是一场建筑行业的革命。“我们总是说,建筑企业要做到科技兴企,那怎么才能做到科技兴企?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技术么?”在学习结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BIM技术就正式在龙海集团落地了,成为溧阳唯一一家使用这种技术的建筑企业。
通过实践表明,该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实现模型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,各专业协同工作,从而降低工程生产成本,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。
近年来,一方面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对建筑企业提出产业现代化的要求,着力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、以“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、一体化装修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应用”为方向的建筑产业现代化。另一方面,“263专项行动”中扬尘控制对建筑业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,土建占比70%以上的溧阳建筑业现代化势在必行。为此,龙海建设又在建筑产业现代产业园建设方面开始进行探索……
随着事业不断做大,龙海建设作为全市建筑企业的领头雁,也担负着一万多名公司员工的生计重担。目前,集团总体员工规模常年保持10800人左右,集团根据实绩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;在常州地区率先实施“智慧工地”建设,为员工办理工资、补贴一卡通,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;为溧阳籍1500名核心员工缴纳养老保险,其他人员进行养老保险补助;集团还积极参与光彩事业,赞助全市大型民生实事工程。
“人要有冲劲,企业才有冲劲,龙海建设有多少员工,背后就有多少家庭,只有企业发展好了,员工和员工的家庭才会好,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的责任。”张龙海说。
在溧阳,建筑业一直以来都是支柱产业、富民产业,承载着十万建筑大军的希望和梦想!采访结束前,张龙海,这位有着数十年从业经历的“老建工”脑中依然清晰地记着1992年溧阳获评“江苏省建筑之乡”时的场景:一块匾牌在众人拥簇下,披红挂彩从当时燕山路上的建工局,一路穿过东西大街,送到东门市委、市政府,沿途市民啧啧称赞……
面对未来,虽已年过六旬,但精神和气场十分充足的张龙海道出了龙海建设的心声: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辈将不遗余力,上下而求索!
【转自溧阳时报】